【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学科简介
发布时间:
2015-02-09 17:29
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预防医学科简介
中医预防医学学科
该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
中医预防医学科发展历程
☆ 2010年成立体检中心
☆ 2011年成立治未病中心
☆ 2012年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学科带头人
郭文海,“治未病”中心主任,现任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黑龙江省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专家,我省首家“治未病”中心创始人,擅长运用针灸、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疼痛、亚健康状态调理等。多次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治未病”工作与理念,推广中医预防与养生知识。
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大学科研项目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排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原络通经针法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影响的临床研究》等30余篇。其科研项目“腰骶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背腧穴对大鼠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影响的研究”、“头穴透刺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等,为中医疾病预防的相关研究奠定较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其主要涉及的学术内容包括中医预防方案的优选与标准化、中医预防技术的标准化、慢性病预防、中医预防学科管理等具体内容,研究范围与其他学科有较多交叉,其工作推动了中医预防相关理论的发展,促进了中医预防技术标准化。
学科后备带头人
寇吉友,1974年4月24日生人,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临床中,以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病,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慢性肺系疾病,脾胃病、肾病和尿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肿瘤放化疗减毒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突破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的认识,总结运用中医“健脾除湿清热法”已成功治愈数名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初期)患者。主持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参研《肝平胶囊防治慢性酒精性肝病的机理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6项,编写了着作《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等三部,撰写科研论文20余篇。担负实习、进修及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临床带教工作,教育培养了大批中医药学青年人才,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
李海涛,1979年6月22日生人,男,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从事专业:中医治未病,针灸等工作,学术地位: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会员,专业特长为中医治未病相关临床工作。对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关联体系深入了解,现主要从事中医“治未病”相关预防保健工作,对躯体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综合干预和颈肩腰腿痛防治及脑卒中中医预防和康复方面经验丰富,开展了健康状态中医评估手段-中医体质辨识,承担本科教学课程-中医养生学的教学工作,主编着作一部。
在本建设周期内本学科主要围绕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条件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
学科队伍
学科梯队由15人组成,45岁以下12人占80%,学科内有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者4人,其中1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职称者占20%。
科学研究
该学科有5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在慢性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承担省级各项科研任务,学科人才储备丰富,均具有博士、硕士等学位。保证科学科科研基础人才条件,并将中医预防保健科研项目渗透、延伸至其他学科,将多种疾病的中医预防研究真正落实与开展。
学术交流
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及成员多人在国内重要学术团体任职。作为新的国家重点学科,拟主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次;与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建立了双向的有机联系,将人才交流、学术互动、信息共享等工作落到实处。
条件建设
我院于2010年开辟了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医疗场所,投入30余万元,并且作为学科基础,我校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更加完善。学科陆续添置了必要的专科设备,并拟购进中医四诊仪等高端设备。治未病中心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年扩大,受到了医院和上级的重视。